气候变化2001:
减缓
相关报告

10. 决策分析框架

图TS-10a: 成本有效方法得出的二氧化碳最优排放策略。

10.1 气候变化决策分析的范围和新的发展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决策制定框架(DMF)涉及从全球谈判到个人选择的很多层面以及具有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价值观和抱负的各种各样的参与者,这解释了为什么很难达成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管理策略。首先,经济部门和相应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很难达成一致的国家立场,以便在国际论坛上进行陈述。常常模糊不清的多种多样的国家立场,以及将气候变化政策与其它社会经济目标关联在一起使得国际谈判错纵复杂。

  没能任何一个决策制定框架能再现上述内容的多样性。自第二次评估报告以来,某些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首先,不断增加的问题被集合到单一的模型框架内,以便对密切相关的部分、过程和子系统提供内在一致性的评价。所形成的综合评价模型(IAM)在第9章得到了引用,并在通篇报告中,就一系列气候政策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第二,科学家对与有关气候问题但以前被忽视或关注不够的更广泛的背景予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其它因素一道,这些因素促进了对发展、可持续性和公平问题的整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报告。

  气候变化与人类已掌握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有极大的不同。若干特性的组合造成气候问题的独特性。它包括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必需全球集体行动而引发的公共物品问题,从全球到微观层次的公司和个人的决策者的多重性,排放的非均匀性以及全球性的后果。进而,气候变化的长期性起源于实际上是温室气体的浓度而不是年度排放影响了气候变化,这一特性产生了代际间福利、环境物品和恶果转移等棘手问题。其次,与气候有关的人类活动是极其广泛的,不可能狭隘地定义技术解决方案,并且气候政策和其它广泛的社会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也很强。最后,大的不确定性或在某些领域人类的无知,决定了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并要求所有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决策制定框架都必须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图TS-10b: 成本–效益优化方法得出的低可能性、高后果情景的最优限排策略。

  于是,政策制定者在选择响应措施时必须抓住大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用来帮助他们作出最基本的选择。每个决策分析框架(DAF)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反映在能较好处理某些上述特性的能力上,而对另一些特性则不太胜任。最近的分析应用了一些比较完善的分析工具,像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新开发的分析框架如容许窗口法或安全着陆法,应用这些工具所作的分析对该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认识。

  图TS-10a给出2020年在长期稳定浓度目标不确定时,探讨最优限排策略的成本有效分析结果,未来几年的减排在经济上是极有价值的,因为有很大的可能性使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上限以下,要不然在排放系统的特征时间内温室气体浓度就将达到该上限,在上述分析中,近期限排的程度对不确定性的解决时间以及能源系统的惯性都很敏感。事实是,最终的浓度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其它的模拟试验,如用成本–效益模型构造的Bayesian决策分析框架表明;短期(未来20年)最优排放路径在理想前景情景和低可能性高后果的情景之间,也只存在中等程度的偏离(见图TS-10b)尽管人们仍在争议稳定目标,但是仍应该制定近期的气候政策。因此,决策者应考虑采用适当的限排措施来应对未来确定的浓度目标以及可能改变的、对气候变化危险的科学认识。这两种分析方法有重要的不同之处,对成本–有效性分析,为达目标不计成本投入;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和收益达到边际平衡。但是,要求基础数据信息是类似的,并包含对不确定性及其时序解决的统一考虑。所希望的限排量取决于人们对利害关系、减排机会和减排成本的评价。风险的保险价格——社会为避免风险的支付意愿——最终是一个政治决定,这种决定因国别而异。

  成本–有效性分析通过使空间和时间的减排边际成本相等来寻求实现环境目标的最低成本。长期的成本有效性研究估算了将大气CO2深度稳定在不同水平所需的成本,并发现450ppmv浓度上限的成本大大高于750ppmv浓度上限的成本。允许窗口法/安全着陆法并不是要寻找一个最优途径,而是要设法构划出能满足外部定义的气候影响约束和排放成本约束的可能排放途径的完整矩阵。结果显示,推迟近期有效减排会大大减少应对未来更严格的气候变化目标的选择余地,而不太严格的目标则提供了近期更多的灵活性。

10.2 国际制度与政策选择

  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构成与特点对减排的效率、成本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际气候变化机制(例如,《京都议定书》或其他未来可能签署的协议)的效率、成本和效益取决于签署国的数目,它们的减排目标和/或政策承诺。同时,签署国数目取决于成员国分担承诺义务的公平程度。所以,经济效率(通过参与最大化来使成本最小化)和公平(限排承诺的分配)就紧紧联在一起了。

  在国际制度设计、气候政策的成本上升有效性/效率和最后经济产出的公平性之间中存在一个三边关系。因此,设计国际机制时考虑有效性和公平性是十分重要的,文献提供了优化国际机制的各种不同的理论策略。例如,通过目标在时间上的恰当分配,将气候争论与其他议题相关联,向受影响的国家转移资金,或技术转让协议等措施来增加更广泛的协议的公平性和效率,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承诺具体限排和减排的国际组织。

  设计国际制度的其他两个重要方面是“履行”和“遵约”。机制的有效性是履行和遵约的函数,与推动协议目标的行为的切实改变有关。“履行”是指政府将国际协议转变成国内法律、政策、和法规。“遵约”指参与国在事实上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条款。对国际环境机制的有效性来说,监测、报告和核实环节是非常必要的。至今对系统监测、评估和处理履行失败的研究还很少。但是,开发履行评价系统的努力已越来越多,并且也被纳入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构架中。未来的挑战是使这些评价系统更加有效,尤其需要改进国家排放数据以及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