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2001:
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
相关报告

5.2.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将加剧亚洲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人口压力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威胁(中等可信度)。亚洲众多生物物种将面临的危险也在攀升。在印度15000种高等植物物种中,大约有1250种正在受到威胁。在中国、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也明显具有类似趋势。由于气候变化和生境破坏的协同作用,在亚洲,许多物种和其它许多物种中的大量种群正逐渐濒临灭绝。在沙漠生态系统中,干旱频率的增加会引起当地绿洲周围草场的消退,造成当地动物群落大量死亡并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如果海平面升高1米,孟加拉国的河口沼泽林(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将完全消失。[11.2.1, 11.2.1.6]

  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永久冻土消退,会使北部亚洲受气候影响大的产业部门脆弱性增加,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中等可信度)。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变暖,将导致现存的永冻地带地冻层变薄或消失,引起亚洲北部大范围的永久冻土退缩。在蒙古和中国东北可能也有少量永久冻土南界向北移,青藏高原连续的和非连续性的(间断或季节性的)永久冻土带间的分界线可能沿东部和西部的边界向高原中心移动。[11.2.1.5]

  在北亚,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可能增加(中等可信度)。近地面气温增加,尤其是在夏季,更易产生雷暴和闪电,从而更频繁地引发北部林区的森林火灾。由于全球变暖,北亚北部森林火灾的发生更加频繁。[11.2.1.3]

5.2.3. 水资源

  淡水的有效供给对预计的气候变化高度脆弱(高可信度)。冬夏时节,亚洲北部的地表径流将显著增加(中等可信度)。用水量超过潜在可用水资源总量20%的国家,在干旱季节的水源危机加重。在气候变化情景下,亚洲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地表径流会急剧下降,气候变化将改变径流流量和流量在年内的季节分配。如果夏季气温升高20C,降水减少5-10%,哈萨克斯坦的地表径流会大量减少,严重影响到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在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水会变成最紧缺的日用品,特别是用于灌溉的水库设施容量较小的地方。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增加都给水的可利用程度和水质带来压力。[11.2.3.1]

5.2.4. 极端天气事件

  亚洲温带和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飓风、干旱、洪涝等十分脆弱。气候变化和变异将加剧这些地区的脆弱程度(高可信度)。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波及亚洲各地,有事实证明,整个20世纪,区域范围内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加。[11.1.2.2, 11.1.2.3, 11.4.1]

  尤其是在夏季风盛行时期,降水强度的增加将使温带和热带亚洲易发洪涝的区域增多。亚洲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夏季干旱程度的加剧,将导致发生严重的旱灾(中等可信度)。亚洲许多温带和热带地区的国家,在20世纪已频繁地受到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影响,将来洪涝依然会在许多温带和热带地区更频繁地发生。据预测,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的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和洪灾频繁发生的可能性会有一定的下降。[11.1.3.3, 11.2.2.2, 11.1.2.3, 11.4.1]

  在亚洲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毁林进行农牧生产已成为林地损失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洪旱灾害的增多,这些活动将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土壤侵蚀,肥力下降,作物基因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11.1.4.1]

  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对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旋强度的增加并伴随着海平面的升高,亚洲多气旋国家的低洼沿海地区,生命和财产将蒙受更加严重的损失(中等可信度)。预计的气候极端事件强度和频率增加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以及主要的经济和环境活动(例如旅游、交通)都具有重要影响。[11.2.4.5,11.2.6.3]   采取区域和全国性的多种预防措施,如在区域社区中通过认识和认同风险因素,是转移或减少极端灾难性气候事件对温带和热带亚洲国家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保证。[11.2.4.5, 11.2.6.3, 11.3]

  区域或国家级的各类防御措施,包括各区域性社团的意识和对风险因子的认识,是亚洲温带和热带地区国家避免和减轻极端天气事件对经济和社会结构影响的保证。[11.3.2]

5.2.5. 三角洲和沿海地区

  由于海平面上升,亚洲大型三角洲和低洼沿海地区将被淹没(高可信度)。沿海地区与气候相关的影响包括海平面变化和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的变化造成耕地损失的盐渍化。亚洲海岸线主要的低洼地区,由于海平面升高引起的土地损失以及人口迁移的预测见表TS-8,用以说明问题的范围。目前,亚洲的海岸侵蚀并非完全由海平面上升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活动使每年河流将悬浮物带入海里引起的,这些行为可加剧气候变化对亚洲沿海地区的影响。[11.2.4.2]

表TS-8: 在未考虑适应性措施时,不同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对亚洲一些国家土地流失和人口的影响。
 
海平面升高幅度
(厘米)
可能的土地流失
涉及人口
国家
(平方公里)
(%)
(百万)
(%)
孟加拉国
45
15,668
10.9
5.5
5.0
100
29,846
20.7
14.8
13.5
印度
100
5,763
0.4
7.1
0.8
印度尼西亚
60
34,000
1.9
2.0
1.1
日本
50
1,412
0.4
2.9
2.3
马来西亚
100
7,000
2.1
>0.05
>0.3
巴基斯坦
20
1,700
0.2
n.a.
n.a.
越南
100
40,000
12.1
17.1
23.1

5.2.6. 人体健康

  在亚洲温带和热带地区,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会增加与酷热相关的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率(中可信度)。亚洲近地表面空气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变化都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天气变暖降低了温带国家的冬季死亡率,但夏季热胁迫的发生频率和待续时间都会增加,尤其是大都市或人口稠密区。全球变暖将增加亚洲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带的热带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可使带病传播媒介扩展到亚洲温带区和干旱区。带病媒介传播到更北的纬度可能对人体健康可造成严重影响。沿海较高的海面温度为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种浮游植物繁殖是传染性细菌疾病的温床。在气候变暖情形下,靠水传播的疾病——包括霍乱和由诸如贾第鞭毛虫、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系列腹泻疾病——可能在南亚的许多国家变得更加普遍。[11.2.5.1, 11.2.5.2, 11.2.5.4]

5.2.7. 适应能力

  亚洲国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取决于采取适应措施的能力、可获得的技术、以及生物物理限制因素例如土地、水资源、土壤特性、作物育种的遗传多样性(如至关重要的抗热水稻品种开发)以及地形。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加、城市化扩张、水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它们妨碍社会经济活动。这些国家必须分别和集中权衡采取气候变化行动和近期需求(如饥饿、空气和水污染、能源需求之间的利弊。应对措施必须从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来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力。设计出预计潜在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措施能帮助抵消大部分负面影响。[11.3.1]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