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试验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明显,这是由于作物种类和品种、土壤特性、病虫害、二氧化碳(CO2)对作物的直接影响,以及CO2、气温、水分胁迫、矿物质养分、空气质量和作物的适应能力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所致。CO2浓度增加可以刺激作物生长的提高产量,但这一有利影响也许不一定大于过度高温和干旱的不利影响(中等可信度6)。自第二次评估报告(SAR)以来,这些研究进展与农业适应性研究进展都已在模型中得到考虑,用来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粮食供应、农田收益和价格的影响。[4.2]
家畜生产系统应对因气候变化引起的产量损失及适应措施将涉及到成本问题。农业和畜牧业的适应性技术手段可能包括,调整种植时间、施肥量、灌溉、品种和选择动物种类等。[4.2]
如果考虑到农业自身的适应性,作物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当变暖低于几度时,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有正面效应;当变暖高于几度时,气候变化对中纬度地区作物产量的影响有负面效应。这些结果的可信度为中等可信度到低可信度6。类似的评估结果表明,热带地区一些作物已经接近其最高的极限温度,而且干燥土地/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因此即使微弱的升温也可使作物减产。降雨量明显减少时,热带作物产量将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热带地区具有自身适应能力的作物受到的不利影响小于缺乏适应能力的作物,但其产量依然低于目前气候情景下的产量水平。[4.2]
如果不考虑气候变化,多数的全球及区域性经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种预测的可信度在遥远的未来更低,二十世纪全球实际物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将持续到二十一世纪。经济模型评估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价格的影响预计会造成全球收益百分比的微小波动(低可信度6),对较发达国家而言会有较大的增加,对发展中地区而言增加较少甚至是减少。继续研究经济模型对评估中的基本假设的敏感性可以提高这一研究结果现的可信度。[4.2和框5-5]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全球年均气温升高几度或更高,则粮食供给能力的增长会滞后于需求的增长,进而粮食价格会升高(不完全确定的6)。本评估依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温度升高幅度在几度以内,经济模型不能明确地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其它方面变化的影响区分开来,目前开展了一些气候变化对脆弱人群经济影响的综合研究,如对小农户和城镇贫困人口的影响。尽管结论是不确定的并需要进一步研究,仍可以发现气候变化将降低脆弱人群的收入水平,并使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增加。尽管不完全确定,但气候变化通过增加极端事件和时、空改变,将造成非洲粮食安全更加恶化。[4.2]
相关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