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2001:
科学基础
相关报告

A. 引言

A.1 IPCC及其工作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创建的,其宗旨是并将继续是对气候变化1各方面的认识水平提供评估,包括人类活动是如何引起这些变化及其影响。人们所共识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系统的改变具有潜在的影响(见框1),其中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认识到以这样一个全球范围议题的评述需要建立全球性的组织,包括全球科学机构参与的对有关议题的评估。

  在第一次届会上,IPCC成立了三个工作组,目前分别负责:第一工作组,对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阐述;第二工作组,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问题;第三工作组,减轻气候变化的对策。IPCC在1990年完成了第一次评估报告,又于1996年完成了第二次评估报告。

  IPCC的报告有下面的特点:(1)对气候系统相关的因素已知的和未知的最新描述;(2)基于国际上专家团体的成果;(3)经过公开和平等的专业评审过程;(4)依据科学出版物,其发现按对决策者有用的方式得到归纳。尽管评估信息与政策相关,但是IPCC不会建立或支持某项公共政策。

  第一工作组的评估范围包括气候系统目前变化的观测和趋势,过去变化和趋势的重建,与变化有关的过程了解以及将这些知识用于模式中,这些模式有助于了解变化的原因,并能提供气候系统中由于自然和人类引起的未来变化的模拟。

框1: 什么驱动了气候的变化?
  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然后这种能量又通过大气和海洋环流重新分布,并且以长波(红外)方式辐射回太空。从年平均和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角度来考虑的话,进入的太阳辐射能量和出去的陆地辐射大致平衡。任何改变接受太阳辐射或失去辐射到太空的因子,或改变大气和大气、陆地与海洋中的能量重新分布的因子,都会影响气候。这里和先前IPCC报告提到的全球地球-大气系统可获得的净辐射能量定义为辐射强迫。正的辐射强迫会使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变暖,而负的辐射强迫使它们变冷。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降低地球表面到太空的辐射效率,因为来自地球表面的多数向外陆地辐射被大气所吸收,并在高纬度和低温下重新射出。这就导致正的辐射强迫使低层大气和地表增温。由于较少的热量逃逸到太空,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由于水蒸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自然存在,在地球大气产生数十亿年的效应的增强。辐射强迫值依赖于每种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大小,相关气体的辐射特性,以及业已存在在大气中的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另外,很多温室气体排放后,能在大气中停留几百年,因此对正的辐射强迫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约定。

  对流层中人为源形成的气溶胶(微小的空中粒子或水滴),如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的气溶胶,能反射太阳辐射,这种情况会导致气候系统的变冷趋势。由于黑碳(煤灰)气溶胶能吸收太阳辐射,通常它使气候系统增暖。另外,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云的特性和寿命而改变云量和云反射率。大多数情况下,对流层气溶胶常常产生负的辐射强迫来使气候变冷。由于它们比大多数的温室气体(几十年到几百年)寿命短得多(数天到数周),所以它们的浓度改变对排放变化的响应非常快。

  火山活动能向平流层喷发出大量的含硫气体(主要是二硫化物),它们将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单个火山喷发能产生较大的但是短暂的负的辐射强迫,通常在几年时间里使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变冷。

  太阳的能量输出在11年周期里变化很小(0.1%),而在较长的时间期里则会发生变化。在数十年到数千年的时间尺度里,我们十分了解的地球轨道的缓慢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季节和纬度分布上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在遥远的过去如冰期和间冰期里对控制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辐射强迫发生改变,气候系统会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作出响应。其中最长的响应是由于深海的巨大热容量和冰原的动力调整。这意味着对一个变化(或者正的或者负的)的短暂响应可能会持续几千年。地球辐射平衡的任何变化,包括那些由于温室气体或气溶胶浓度的增加都将改变全球水循环和大气海洋环流,由此影响天气分布型式以及区域温度和降水。

  任何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都将融合到全时间和空间尺度范围的自然气候变化背景中。气候变率的发生是由于气候系统强迫的自然变化引起的,例如太阳辐射射入强度的改变以及由火山喷发引起的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由于气候系统各自成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如大气和海洋的耦合,自然的气候变化在外部强迫不发生变化时也会出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现象,即是年际时间尺度的这类自然的内部变化例子。要想从自然变化中区分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必须在自然气候变率的背景"噪音"中判别出人类的"信号"。


A.2 第一工作组的第一次、第二次评估报告

  在1990年的第一次报告中,第一工作组基于过去几十年已经得到的研究成果,对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现状理解做了详尽的描述。重点强调了一些主要的观点。温室效应是行星的自然特征,对其基本物理过程有了较好的了解,大气温室气体含量正在不断增加,而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预计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上升,并将导致行星地表平均温度急剧升高,这样的升高将超过过去几千年的自然变化,并且其可逆过程是很慢的。过去一百年里,温度上升了大约0.5°C,这与气候模式中加入温室气体增加所做的预测结果非常吻合,但是对与自然变化的了解水平也具有可比性。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目前的理解水平和气候模式的现有能力都限制了对某些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

  根据其它的研究结果和期间完成的特别报告,IPCC第一工作组在1996年的第二次评估报告(SAR2)中评估了新的研究进展。该报告强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在继续增加,而保证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这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款的最终目标)要求大量减少排放。另外,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至少自1860年来最近一些年为最暖年份。而气候模式模拟观测到的事件和趋势的能力也已有了提高,尤其是在气候模式中引入硫酸盐气溶胶和平流层臭氧等作为辐射强迫因子。利用这种模拟能力与观测到的区域温度变化的规律做比较,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定量描述由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局限性来自于难以从自然变化的噪音中区分出所希望的信号以及其它一些关键因子的不确定性。不管怎样,该报告也证实“各种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产生可辨别的影响”。最后,根据大量的未来温室气体含量情景对气候系统的多组响应做了模拟。


图 1: 气候系统及与人类有关的关键问题。本技术报告以详细报告的各章节为基础,采用上述结构提供解答。

A.3 第三次评估报告:本技术摘要

  IPCC第一工作组第三次主要评估报告以过去的评估为依据,并加进了最近五年内气候研究的成果。该技术摘要以有关章节的基础信息为基础,这些章节在附件的来源注解中可前后互相参阅。本摘要的目的是描述气候系统的主要特征(图1)以及21世纪初的气候变化,主要有:
  最后,哪些是能提高我们对气候系统的认识水平并减少有关未来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最急需开展的研究活动?

  IPCC第一工作组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是几百名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对报告的编写和评审都做出了贡献,以下是他们对气候系统了解的总结。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