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2001:
减缓
相关报告

1.2 拓宽减缓气候变化的背景

  本章把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政策以及报告的其它内容置于更为广阔的发展、公平和可持续性背景中予以探讨,这体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的、在寻求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最终目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条件和原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稳定目标上强调了三个条件:即“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第2条)。公约同时也提出了用于指导这一进程的几个原则: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预防措施、成本有效性措施、可持续发展权利以及促进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第3条)。

  以前的IPCC评估报告试图通过对技术和政策手段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分类和比较,以便推进这种努力,这些技术和政策手段能用成本有效的、高效率的方式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通过吸收近期进行的、将政策评估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分析结果,本次评估推进了这一进程。这一范围的扩展与相关的气候变化文献的进展是一致的。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重要程度一致,这包括第3条第4款提出的“各缔约方有权利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次评估致力于缩小早期评估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差距。

  气候变化涉及到有关气候、环境、经济、政治、制度、社会和技术进步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不能脱离广泛的社会目标(如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或其它现存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孤立地处理或理解。为了体现这种复杂性,在分析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挑战时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将人们对发展、公平和可持续性(DES)的关注(部分地和逐渐地)纳入到他们的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中。每一种方法都强调问题的某些要素,重点放在确定响应政策类型上,比如说:优化政策、提高制定和实施响应政策的能力、加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与其他社会目标之间的协调以及强化社会学习。因此这些方法之间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本章介绍了三类分析方法,他们的目标和分析工具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三种方法的着眼点分别为:效率与成本-效果、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可持续性与社会学习。这三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在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而不在于他们的最终目标。尽管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许多研究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将其他关注点纳入到分析框架中。例如,许多从成本-效果角度分析减缓气候变化的研究,在处理成本、效益和福利时试图考虑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因素。与此相似,强烈倾向于国家间公平的研究,主张公平是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其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理念隐含着可持续性与效率双重含义。同样,关注全球可持续性问题的分析,则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对全球效率和社会公平构造案例,在模型中全球效率通常是把物流和生产脱钩后进行模拟的。换句话说,三种分析角度都能引导作者将其研究出发点以外的问题用某种方法来整合。这三类分析都是用不同的、但高度互补的方法来探索减缓气候变化与发展、公平和可持续性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这三类分析针对的问题不同,而且关注不同的因果关系,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不存在对任何层面上的问题都特别适合的分析角度。本报告认为三个分析角度是高度协调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被问及的问题的类型和寻找的信息种类。实际上,现有文献已经包含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分析工具,包容而不是排斥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分析。可以认为随着分析者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意愿和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气候政策分析的范围和程度被逐渐了解。

  气候政策分析的第一个角度是成本有效性。它代表传统气候政策分析的领域,并且在第一次到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均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些分析一般由下面的问题直接或间接驱动,即在反映特定的社会经济预测下,对于一个给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情景,对全球经济发展最成本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应该是多少?在这个框架下,最重要的问题包括测定各种减排技术的性能指标,以及如何消除阻碍实施那些对减排贡献最大的政策措施的障碍(如目前的补助金)。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的焦点已经集中在通过对减缓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来确定有效的途径。这种相互作用受公平和可持续性考虑的制约,但并不受后者的主导。在这个层面上,政策分析几乎总是在现有的制度和个人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展开的,这些假设条件在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尺度内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这些假设条件可能更值得质疑。

  气候政策分析的第二个角度是公平性。促使气候政策分析和讨论的范围扩展到包括公平性考虑在内的推动力,不仅仅是为了分析气候变化及减缓政策对全球整体福利的影响,而且也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及减缓政策对于现存的国家间和国内不公平问题的影响。有关公平与气候变化方面的文献在最近的20年中已经明显增多,但对于“什么构成公平”并没有达成共识。一旦将公平问题引入到评估的议事日程,在探索有效的减排途径时,该问题无疑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那些认为政策不公平的人们可能会阻碍、甚至抵制环境政策,这些文献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旦人们普遍认为某个减排战略不公平,就会反对这个减排战略,或者认为该战略不是最优的(或甚至是不可行的,就象非附件——国家永远不参与减排的情形一样)。事实上,一些成本-效果分析已经揭示了公平性措施对政策设计、国家前景和区域背景的敏感性,为应用这些文献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成本-效果分析也突出了有关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其他措施所存在的类似敏感性。如前面所述,对于公平考虑的分析已经集中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上,特别是在公约第3.4款所表述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各国对所考虑的情景基准线及减排选择的范围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对一个特定的国家来说,可行的和/或所要求的气候政策明显依赖于其可获得的资源和体制、以及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总体目标。如果承认各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就可能产生与目前所考虑的政策选择不同的范围,并可能揭示出不同部门在能力上的差异,也可能有助于非政府参与者在改善自身的减排能力方面,正确评估自已能够做什么。

  第三个角度是全球可持续性和社会学习。在可持续性已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纳入到了分析之中的同时,有一类研究将全球可持续性问题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这些研究重点探讨各种不同的道路来实现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打破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打破依赖生产的福利增长方式。举例来说:通过生态智能型的生产系统、资源消耗少的基础设施和适当技术来打破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通过适中的生产水平、生产系统区域化分工,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来打破福利增长对生产的依赖。从这一角度确定约束条件和机遇的一个比较流行的方法是确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研究可能的和所希望的转变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可能提出许多有别于发达国家过去所追求的发展战略。



相关报告